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教育课题概览

做好重点课题,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2014-07-10 课题学习网 文章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文章作者: 负责人:
      [提要]  作为在科研领域中从事政策性研究的党的基层组织,紧密围绕中央的大政方针,推动广大党员观大势、谋大局、出大策,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应该说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别老惦记着评奖、职称晋级什么的,有些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
  作为在科研领域中从事政策性研究的党的基层组织,紧密围绕中央的大政方针,推动广大党员“观大势、谋大局、出大策”,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应该说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而认真做好我院重点课题,既是我院研究人员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平台,也应该是我们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要落脚点。下面,就是我做院重点课题时的一点初浅体会,与大家共勉。
  第一,要全身心投入。作为院重点课题的负责人,在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中可能屈指可数。因此,应争取做出你一生中带有里程碑式的标志性作品,做出你的品牌,让这个品牌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带有划时代的性质。因此,你只能全身心投入,对一些重要问题必须透彻把握,直至全部细节,因为有时候“细节决定成败”。
  第二,平时要有积累。院重点课题,在我院各类课题中,类似于大规模的阵地战(与运动战、游击战、麻雀战相比),是对课题负责人能力的全面考量,包括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创新能力、政策水平、逻辑把握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以及你的课题组织能力。因此,要把你的全部能力动员起来,使出你的浑身解术,展现你的全部“辉煌”。
  第三,要有饱满的情志。有些重要段落,需要孕育一种“浩然之气”(孟子),用饱满的情志(包括肯定性的情志如热情、激情,否定性的情志如痛恨、愤怒)把它表达出来,也就是古人所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海上到处洋溢着意趣),把当前我国这场波澜壮阔、全球瞩目的改革,把中华民族的复兴过程,浓墨重彩地描绘出来,把存在的矛盾深刻地揭示出来,把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办法机智地设计出来。
  第四,要善于概括。院重点课题主报告一般比较长(三五万字),不可能一气呵成,只能把平时积累的那些零零散散的创新点,用一种框架组织起来。有时候观点和材料不容易统一,有观点的缺乏材料,有材料的又很难提炼出观点。因此,你在设计框架结构时需要有高度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架构-解构-再架构,往往反反复复多次,才能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能够表达你思想内容的框架结构,不至于“情满于山”、“意溢于海”之后,打开的思路却收不拢。
  第五,文字表达要符合思维逻辑。只有符合思维逻辑,别人才容易理解和接受。这种思维逻辑,一是形式逻辑即初等逻辑,二是辩证逻辑即高等逻辑。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的规律。人的思维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你的表达方式至少不要违背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的概念往往是成对出现的(如:有-无,质-量,现象-本质,形式-内容,肯定-否定等),叫“范畴”,核心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因此,这一规律能够比较深刻地反映客观世界辩证发展的过程。过去这个规律全用于阶级斗争,失之于片面;现在用于观察时代变化、社会变迁,可知简驭繁。文章保持了内在的张力,就能增加力度,给人一种阳刚之美。
  第六,主报告要“源于分报告又高于分报告”。主报告常见的毛病,一是与分报告缺乏联系,“独树一帜”,与分报告完全游离。这样,分报告等于白设计了,没有为主报告起到支撑作用,课题组其他成员的努力也等于白费了。二是与分报告联系得过分紧密,成了分报告的摘要,成了一种机械的拼凑。好的主报告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创新性,同时也要对分报告进行适当的加工,尽可能把分报告的要点、好的论点以及思想火花吸收进主报告,融入主报告,成为主报告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七,课题负责人与课题组成员之间要有充分的交流。只有通过不断的交流,才能发现好的想法,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便于相互协调。套用一句企业管理上的述语,就是“全面质量管理”。课题的管理也应渗透科研的全过程,如果等到分报告交稿时才发觉有问题、不能用,就太晚了。所以,主报告和分报告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也是课题负责人与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他们之间的“大脑关系”,信息沟通关系。人们之间的思维沟通好了,主报告和分报告之间的关系就容易协调好了。
  第八,要准备失败。科研是一项创造性活动,不可能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科研工作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有时候一年之内很难有大的突破,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只要你全身心投入了,也就可以问心无愧了,叫做“只顾耕耘,不计收获”。别老惦记着评奖、职称晋级什么的,有些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