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小学生课题

农村小学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

2014-07-10 课题学习网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浙江省象山县晓塘... 负责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领域的本质特点就是“重过程”,它的核心概念是实践,强调的是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鉴于上述思考,我校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以开展小课题研究为抓手,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是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有了问题才能探究问题,才能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认知心理趋向,产生自发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强烈求知欲望,才能让学生认知活动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处于最佳准备状态。小学生知识和经验不丰富,然而在想象力、奇思妙想等方面却有其独特的优势。虽然提出的许多问题在成人眼里显得很幼稚,可能是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对孩子来说却显得十分重要,是创新思维和实践创造的萌芽。有些学生一时提不出问题,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问题,没有想法,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言行举止中去发现、挖掘隐藏在学生心中的潜在问题,让潜在的问题显性化。根据农村小学特点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创设相应的问题情景:

  1.结合农村时令提出问题。一年四季的色彩在农村分得最清晰,教师带领孩子们走近大自然,抓住农村时令的明显特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激发他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又便于开展各种主题研究活动。  

  2.利用家乡的丰富特产提出问题。本地素有“象山海鲜”的美誉,但有许多鱼类贝壳学生天天在吃却叫不出或写不出名称。教师可将其作为课程资源,激起各种疑问,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同时,去寻根问底。

  3.针对农村环境的变化提出问题。近年来,农村集镇在发展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不免有一些环境污染较大的生产项目落户农村,使农村本来纯净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为此,在开展我为地球添绿色、水污染调查等主题活动时,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环境会恶化的问题。

  4.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出问题。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结合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可以开展诸如“鸡粪如何综合利用”等等,从而增强循环经济意识。

 

  二、指导正确选题,明确探究方向 

  有了问题,就有了探究的内驱力。但小学生的问题往往是随机无序的,从小课题探究的角度看,如何从学生众多的问题中有针对性地挑选出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问题并转为课题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正确选题不仅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造意识,而且规定了科学探究的方向,有利于实现课题研究的价值。因此,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知识、个人兴趣给予必要的选题指导:

  1.现实性:课题的选择应源于学生的自主生活学习或社会实践,既要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又要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课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大多数课题是通过师生合作确定的。一般地说,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关系密切、切入口小的课题容易实施。如“农村稻草资源的利用”就是一个很好的小课题。稻草是农村最常见的,对学生来说又蕴含着既熟悉又陌生的探究吸引力。

  2.开放性:一个好课题应能让不同学生在比较自由的氛围中朝不同的方向展开研究,获得个性化色彩的思考。开展小课题研究能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因其教学的形式也是多元的,如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各种实验,自己进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只是在需要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提供相应的帮助。对问题的解答没有唯一的标准,使学生意识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3.趣味性:研究内容应尽量新颖、生动,富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现在的农村学生也是独生子女多,娇生惯养不再是城镇儿童的专利权,有些农村学生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不会自理了。为此,我们特地把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综合实践内容来安排,如在主题活动《小鬼当家》中,开展四个生活小主题活动:“家居巧安排”、“我是一个多面手”、“学会精打细算”、“家庭卫生保健”。小学生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体验到生活实践的乐趣,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不少学生开始主动帮父母做家务,使父母大为惊奇。

  4.适宜性: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课题选材不宜过大、过深,应适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需求焦点、兴趣热点,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小”中探“奇”。如“水质污染分析”的题目偏大,内容也比较抽象,而“大塘港水质污染分析”就显得具体容易操作了。

 

  三、帮助制定方案,保证顺利开展 

  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就要帮助学生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亦称课题研究方案。小学生搞小课题研究与成人的课题研究不同,它重在实践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乐趣、获得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力求达到预定的研究目标,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感,从而激发出更大的探究热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吸收相关的有用信息,帮助学生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实施计划,明确每一阶段的研究目标。简要说来,写明四项内容:

  1.为什么研究?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搞这个小课题研究?做好这项研究要有什么根据?这样的研究有什么作用和目的,等等。

  2.研究什么?即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是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内容是实施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可以根据研究的目标,将研究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操作性很强的探究活动方案。

  3.怎样研究?即研究过程的设计。包括研究的工作步骤、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时间安排、研究的方法和必要条件准备等。这此研究者应严格按步骤和时间要求进行研究,自己督促自己,自我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完成。

  4.研究成果是什么?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还是小论文。在研究计划中设计出成果形式,从研究者角度来说,可以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向这方面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

 

  四、提供研究方法,提高探究效益 

  搞科学研究需要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小学生搞小课题研究同样要有一定的方法指导。教师在这个层面上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以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有针对地结合实践活动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如开展社会考察、参观和访问的基本过程是:

  (1)提出或选择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的主题,明确活动目的。

  (2)确定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的地点、对象、时间,并由学生自主地制订考察、参观、访问的活动方案。

  (3)与考察、参观、访问的对象(人或机构)取得联系,通过交流和磋商,确定活动的具体时间表。

  (4)进入现场,展开实质性的考察、参观、访问活动,收集资料。

  (5)撰写考察、参观、访问的活动报告,并相互交流,进行活动的总结。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建立自己的活动档案,及时保存活动过程的经历,及时总结活动过程的实践体会。此外,在小课题研究中,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也是科学探究所不可缺少的。如在研究问题时,经常要对观察到的东西、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就必须运用各种思维加工方法;还要掌握一定写作方法,要知道怎样确定题目、列提纲、整理资料、写作正文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做深入的指导;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持续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提高综合运用信息,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能力。

 

  五、指导梳理总结,展示研究成果 

  写结题报告是小课题研究的结晶,也是学生付出努力而得到的回报的物化形态,它的质量虽然有一般意义上的成果价值,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成果展示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激发出更大的探究热情,这才是小课题研究的真正价值所在。因此,教师应当以正确的价值观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1.当学生按研究方案完成了系列研究活动后,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分类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帮助学生认真分析、提炼、整理、加工。

  2指导学生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小课题的结题报告形式多样,有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等,但基本格式大同小异,一般由标题、摘要、研究背景、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

  3.如何让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们采取了四步法进行:(1)交流——让孩子将研究中自己的发现与收获在组内交流。(2)提取——在小组成员说的基础上,提取主要的发现与收获。(3)组稿——请小组中能力强的学生用语言将发现与收获串联起来,组成研究报告初稿。(4)审阅——由教师对学生的初稿进行审阅,最后定稿,让学生将研究报告抄写到统一的稿纸上。

 

  六、开展激励性评价,增强探究动力 

  评价在小课题研究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想象、创造和实践,激励和维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到自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从而积淀起进一步研究的信心与动力。小课题评价是在指导教师的协调帮助下进行的,评定时,先由各小课题研究小组结合研究过程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自评,然后小组与小组之间互评;最后由研究评定小组进行总评,并对每个学生最闪光的一面给予恰如其分的命名,如“小院士”、“调查能手”、“创新大王”、“研究新星”、“探究勇士”、“考察带头人”等,使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就感。

  学生通过一阶段的研究,会有许多的发现、收获与感想,光凭一份研究报告常常不能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为此,让学生用自己喜欢形式如实物、图片资料、观察日记、实验演示、文艺小品、辩论会、制作网页、手抄报等进行展示,不但促进了学生有始有终地完成小课题研究项目的任务,使之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充分体现了“研究”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