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教实验
安徽合肥肥东县桥头集学区中心校
2014-07-25 课题学习网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负责人:
“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探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A、课题研究的背景
21世纪是人类对教育充满期望的世纪:期望有新型的学校,期望有新的高质量的教育,期望培养出适应和推进社会发展的新人。显然,为实现这些期望,必然要求有专业化发展水平更高的教师,这几乎成为全世界各国的通识,也是我们中国教育界的共识。
1、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前教师发展的国际潮流。
2、从我校教师改革的需求来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迫在眉睫。
我校现有班级11个,教师26名。从年龄看,45岁以下教师有17位,占总数的65.4%。从学历看,本科学历4人,大专15人,中师7人,合格学历100%,其中高一层次学历占总人数的73.1%。从教学骨干看,本校有县级教学能手3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校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相对不足,多处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对自身专业发展前景十分关注。因而,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校本教研,将能迅速地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也是促进我校迅速发展的最佳途径。
B、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如下两方面的意义:
(一)在理论上认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本质
尽管教师职业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教师的专业化,明确地提出并有组织地实施却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60年代以前,教师专业化只是零散的,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缺乏系统的研究; 80年代后,人们批判教育质量下滑的同时,认识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的因素在教师, 以“专业主义”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与此相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与标准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重点。但是,无论是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研究,还是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研究,都还很不尽人意,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在实践上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专业引领
主要是:
1.深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认识,引领教师队伍的全面建设;
2.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途径与模式,对学校开展工作提供理论与经验的支持;
3.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策略,为学校与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提供指引;
4.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与有效的解决策略;
5.研究教师发展性评价如何促进教师的有效发展等。
二、 课题研究的依据、目标和主要内容
A、理论依据
(一)教师专业结构理论
(二)教学反思理论
(三)教师校本培训理论
(四)校本教研理论
B、研究目标
(一) 总体目标
1、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现代型专业化教师队伍。
2、形成一批在课程教材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
3、探索出一条以校本教研为主载体,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模式。
(二)具体目标
教师群体有明确的职业理想追求和职业道德情操,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技巧比较成熟并对教育教学方法有所创新。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到76%。
1、新上岗教师,以其在实践过程中对理论、实践及其关系进行“反思”而克服对教学实践的不适应感,,顺利进入教师发展的下一阶段。
2、 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掌握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一般教学法知识,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教改需要并有意识地寻求各种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使其看到自己专业发展的光明前途为目标;
3、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以继承和发扬名优教师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形成教学风格和特长,由“经验—技术型”向“实践—反思型”转变。
C、研究内容:
1、教师职业道德提高的研究
2、校本教研科学化、制度化的研究
3、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的研究
4、教师整体水平评价方式的研究
5、教师素养与学校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
三. 课题研究的方法、措施和实施步骤
A、研究方法:
1、 调查研究:利用调查报告等形式,全面了解分析学校教师师德状况。
2、 理论研究:及时掌握国内外与课题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供课题组成员学习、参考、借鉴。
3、 行动研究: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定具体的行动研究方案,落实人员分工及具体措施,探索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模式,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性。
B、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规划,以校本教研为主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校本教研,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办有特色学校结合起来。
2、加强过程监控管理和考核评价工作,为每位教师建立教研档案,及时收集相关资料和成果,做好课题档案的纪录和整理工作,认真落实方案。
3、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化建设,制订详细的相关制度,做到每次教研活动定时间、定人员、定地点、定内容。并形成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4、采取多种措施,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研究。
5、将学校规划与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规划有机结合,使之相辅相承;将教师的集中学习与个体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之系统而实效。
C、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7-2009.10)
第二阶段:教师专业化发展思想积累(2009.11-2010.3)
(1)组织教师深读、细研五本书,形式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
(2)围绕五个专题安排学习研讨,开展多种形式交流。
(3)全面总结教师自身和学校工作近年来在教育思想、办学理念以及教学工作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检查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以新的教育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和新的教学观为指导,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把学习、讨论、反思、改进融为一体。
第三阶段:教师专业思想塑造(2010.4-2010.6)
(1)人格教育思想
(2)民主教育思想
(3)创造教育思想
(4)终身教育思想
(5)科学教育思想
第四阶段:教师专业技能形成(2010.7-2010.12)
(1)反思能力
(2)书写论文能力
(3)智慧教学能力
(4)合作教育能力
(5)教育研究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及课题组人员分工
A、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研究能力和组成结构:
课题组长徐发林,现任桥头集学区中心学校校长、支部书记。负责全校实验的领导、组织、管理等,我校教育研究工作组核心成员,有着较高教学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副组长秦德荣,现任桥头集学校副校长。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经验。
副组长葛圣祥,现任桥头集学校副校长,负责教师管理工作。
课题组组员丁太胜、葛庆松、韩洪洲均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协调能力。时永英、王金华等老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多次发表论文。其中时永英老师是肥东县教学能手。
课题组成员年龄结构合理,男女比例适当,学历均大专以上。
B、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组由校长徐发林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秦德荣任副组长,学校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各学科骨干教师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研究。课题组骨干成员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我们将投入旺盛的精力、充足的时间,为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课题研究具有有效的组织保障和时间保证。为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制定了相关配套保障措施,对研究中所需的理论书籍、资料、外出学习及办公自动化器材提供充分保障,学校要求校总务、财务部门切实贯彻“为教学中心服务”、“科研兴校”的精神,确保课题研究所需。
C、课题组人员具体分工
组长:徐发林(桥头集学区中心学校校长)
负责课题总设计,各科室和部门的协调工作以及实验经费的筹措、校本课程的研发等。
副组长:秦德荣(桥头集学区中心学校副校长)、丁太胜(教导主任)
参与课题设计,实验方案、课题研究计划及总结的撰写,实验指导,资料的收集处理工作,难点与困惑分析等。
专家指导组:
负责对课题研究实施动态指导,帮助课题组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使课题研究少走弯路,确保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 | ||||
序号 |
研究阶段 (起始时间) |
阶段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负责人 |
1 | 2009.7-2009.10 | 教师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精神 | 调查报告 | 秦德荣 |
2 | 2009.11-2010.6 | 学校制度建设有利于教师发展 | 研究报告 | 丁太胜 |
3 | 2009.11-2010.6 | 教师现代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 论文 | 时永英 |
4 | 2009.11-2010.6 | 科学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 | 论文、报告 | 葛圣祥 |
5 | 2010.7-2010.12 |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探究 | 研究报告 | 秦德荣 |
最终研究成果 | ||||
序号 | 完成时间 | 最终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负责人 |
1 | 2009.7-2010.6 | 自觉学习转化成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 案例 | 时永英 |
2 | 2009.7-2010.6 | 校本教研制度化培养教师成为研究性教师 | 论文 | 王金华 |
3 | 2010.7-2010.12 |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秦德荣 |
结束语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育理论及肥东县教育局领导为依托,组织全学区有志于此项课题研究部门和个人参加,从我学区各部门和个人的特点与实际出发,广泛探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与方法,探索适合我学区办学理念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模式,为全面提升我学区教师专业化水平,为实施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出有益的途径。
以上为我校课题组的开题报告,请各位专家、领导和老师审议。
谢谢大家!
200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