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基础教育课题

沙县小学课题管理总结

2014-08-01 课题学习网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负责人: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校本教研的兴起,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已得到广大教育行政领导和教育一线工作者的认可,教育科研工作已成为当今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题研究已成为许多教师的自觉行为。从2004年以来,课题研究已在我县各小学开展,为了鼓励各校认真做好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成效,我们在市级教研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把课题管理作为我县教研室的一个工作重点,鼓励县各小学用课题研究带动和促进日常教研工作。课题由学校提出,方案由学校组织实施,教研室着重起管理、指导的作用,借以培养学校自身的教研能力。现在,教研室管理的04年立项的县级课题24个课题,已结题19个,07年立项县级课题有21个,此外,我们把市级以上的课题也纳入教研室的协助管理的范围,其中市级5个,省级4个,国家级4个。现将我县课题管理情况总结如下:
一、科研选题求真务实,课题立项严把关卡
校本教研的出发点是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重在解决学校中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发生的问题,因此,能否有一个恰当的课题就成为校本教研的首要问题。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科研管理,我们要求学校选择的课题应来源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课题的研究应放置于自己工作土壤中,教师选择课题不能凭空而来,而应联系自我实际,着眼于课堂教学这一沃土。如我县曾立项的《合作学习教学探究》、《小学生学习动机及激发的研究》、《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等一系列课题,都是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虽说这些课题不见得很夺目,但却都扎根于老师的教学工作实践中;虽说这些课题很难出彩,但都是老师感触最深的方面,最想探明原理的问题,这样的课题操作性强,实在,有价值,有生命力。有的学校由于缺乏学习,不清楚教改动态、趋势,也缺乏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选题往往是过大、过时、过杂、过小。我教研室加强选题指导,建立课题论证、评审制度,进行课题资源融合。不当的要给予机会重新修改、审报,做到课题大小适当、难易适度、长短适宜。
二、加强课题研究中的过程管理,不断提升课题的水平。
课题研究的过程要完整、具体,应该做到课题有计划、计划有活动、活动有反思、经验有总结、成果有推广,制度健全,材料齐全,才能把课题实验落到实处。课题开题以后,各课题组确定了研究的方方面面,明确研究内容与思路。关键的是要扎扎实实地去研究、验证,按照研究方案去操作。对此可以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去实践探究。为此,我教研室定期组织课题负责人召开课题实施研讨会,做好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有关记录;组织部分校课题负责人、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听取专家讲座;组织县级课题研究评审小组通过听汇报、查阅书面材料、访谈等形式做好课题中期检查,并下文反馈课题中期检查结果。以此促进课题研究过程活动真实开展,提高其实效性。
三、强化课题研究的成果推广,不断提高研究的效率。  
及时总结和推广课题研究成果,是增强课题研究效果的重要措施,也是课题研究工作的根本目的。 我县教研室按照市教科室部署认真开展结题验收活动,成立小学课题研究评审小组通过听课题组结题汇报、汇报课展示、查阅书面材料、个别交谈等形式,并进行认真评审,并从活动中评出课题优秀管理工作者和课题优秀实验教师,以促进提高学校教师的研究积极性。
存在问题:
一、必须确保课题开展的各项资源。要保证课题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一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不仅要提供教师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也要为教师提供课题研究的各种物资保障和资金保障。   
   二、必须注重学校文化场的建设,使课题科研在学校蔚然成风。学校文化场是一种学校精神和文化现象,它对在这个“场”内的每位成员具有激励和凝聚、熏陶和潜移默化、自律自省和约束、扩散与辐射的功能,因此,注重学校文化场的建设,能够为课题研究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有部分农村学校重两头轻中间,架空研究过程。
   三、科研成果质量有待提高。在所完成的项目和所发表的论文中,省部级项目和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极为短缺,相当一部分论文为“短、平、快”之作,与真正的学术论文要求相距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