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和项目才是大学的最爱
比如,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近日主办的全国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创新研讨会上,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尹晓冰就把大学教师分在“金字塔”的各个部分:处于底端的是仅会讲课的教师,中间的是又会讲课又会拿课题的,顶端的是“学霸”和担任行政职务者。他“善意提醒”同行:如果想顺着“金字塔”发展,做好教学是基础,但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作为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3次荣获云南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的尹晓冰告诉记者,用在教学上的精力约占1/3。尹晓冰所说的,就是大学的真实情况。( 2011年05月22日01:22 汉网-长江日报)
什么是学术和科研?就是课题和项目,就是那种前面有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中间有引文,后头有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文章。在大学里,只有会拿课题和项目的人,会写这种前有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后有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文章的人,会说那种“论张氏高龄妇人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货币与鸡卵的等价兑换”和“两只犬科哺乳动物在地表的裸露处以身体语言表达情爱进而实现生命的创造与传递管窥——兼与某教授商榷”之类云山雾罩的学术黑话的人,“才可以挺着胸膛做人,才可以名利双收,吃香的喝辣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术和科研变成了课题和项目,论文变成了成果或阶段性成果。课题和项目分为国家级的(不知道有没有世界级或国际级的)、省级的、地市级的和校级的;每一级又分为重大的和轻小的或一般的。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如易中天先生所说如同鸡蛋,则依鸡蛋所下的场所分为被SCI或SSCI收录的(也许即世界级或国际级的)、权威期刊的、核心期刊的、非核心期刊或一般期刊的;下在核心期刊的鸡蛋大概又依与作者所从事的专业是否相关分为专业核心期刊的和非专业核心期刊的。
课题和项目可以是官方或半官方的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发布的,也可以是大学教师向官方或半官方的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申请的。课题和项目是有基金即科研经费的。很多大学,特别是三流四流大学,为了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级(可惜没有世界级或国际级)的课题和项目,往往还会匹配同样数额或一半数额的基金即科研经费;此外还会依级别给获得课题和项目的教师发放数额不菲的奖金。基金即科研经费的多少,大约由课题和项目的意义和作用以及研究难度来决定,但似乎也和申请人会不会讨价还价谈生意有关。基金即科研经费的多少,标志着课题和项目的重大和轻小或一般,自然也标志着申请人科研能力的强弱和学术水平的高低。所以大学和学术机构往往用拥有的基金即科研经费来衡量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从而控制他们的职称级别;而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后勤部门则根据教师的职称级别来“发放猪肉、房子和逢年过节的赏钱”。
在很多大学里,确定教师的职称级别和绩效工资的专业技术条件,其中就有课题和项目及基金即科研经费。比如,应聘二级岗位的,任现职以来横向项目到账经费达300万元以上;应聘三级岗位的,任现职以来完成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课题以及重大工程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及重大工程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或任现职以来横向项目到账经费达150万元以上;应聘五级岗位的,任现职以来完成省级科研项目、课题以及重大工程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及重大工程项目的主要技术人员,或任现职以来横向项目到账经费达150万元以上;应聘六级岗位的,任现职以来横向项目到账经费达80万元以上;应聘八级岗位的,任现职以来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主要参与者或主持完成过校级及以上科研课题并通过评审鉴定的。
虽说有点“嗟来之食”的味道,而且“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要想获得课题和项目,“就必须按照‘主人’的要求,把研究的目的、方法、过程与结论做得中规中矩”;然而课题和项目及基金即科研经费如此地重要,所以大学教师还是趋之若鹜,志在必得。由于求之者众,而基金即科研经费有限,于是有的省份对大学教师自己申请的省级课题和项目往往不再提供基金即科研经费,只算是通过审批的省级课题和项目。尽管如此,大学教师仍然愿意不厌其烦地去申请,以便把自己想做的论文变成课题和项目,因为事实上,很多所谓课题和项目,特别是人文社科方面的,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其实是无需什么基金即科研经费的——这只要看看那些学术刊物登载的成果或阶段性成果的内容就可以知道的;而不属于课题和项目的论文,即使是前有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后有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文章,却不但没有基金即科研经费,甚至也算不得科研和学术,有时甚至会近于白做的。
比如某高校开展“五个好”(上好每一堂课、管好每一个学生、出好每一份试题、改好每一份作业和试卷、选好一个研究方向)教师评选,首先就是考察第五好即“选好一个研究方向”(包括明晰自己的学科归属和科研方向,积极参加教研室活动;参与教学团队建设;参与科研团队建设;申报一项教研或科研项目等4个要点),而这一好的首要考察内容,就是第四个要点“申报一项教研或科研项目”。“获得”当然比“申报”更好,完成没有完成却不必考虑。于是从国家级、省级,到地市级、校级依次排位。获得国家级课题和项目的教师也许因为已经得到了不少的奖励,居然高风亮节地放弃了。于是排到获得省级课题和项目的教师,也许因为得到的奖励不够多,他们也就当仁不让地申请和笑纳了。这样,原本是为了奖励教学的“五个好”教师评选,又重复奖励给所谓科研或学术。
申报课题和项目不仅需要具有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而且需要具有课题和项目申报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也就是说,课题和项目的申报本身也是一种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所以很多大学往往不惜重金,聘请一些富有课题和项目申报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处长、主任、博士、教授之流的专家,向教师介绍各级尤其是国家级课题和项目基金申报与立项的有关政策和要求,传授各级尤其是国家级基金课题和项目申报书的撰写技巧和一些关键问题,并就教师的课题和项目申报书存在的问题与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以提高教师的基金课题和项目的申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