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推荐课题
幼教课题

幼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实践与研...

2014-08-01 课题学习网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江建红 负责人:
幼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嘉善县魏塘镇实验幼儿园  江建红
一、课题实施的背景
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甚至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不合理的提问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提问是指教师依据特定的活动目标,根据相关的活动内容,设置一定的疑问情景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常常会发现教师的提问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数量多,但问题层次偏低,强调认知水平的问题,忽略非认知水平的问题
高密度的提问已经成为目前幼儿园活动组织中的重要特点。许多教师简单地认为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幼儿都懂的要问,幼儿不懂的倒不问;一看就明白的也问,无需解释的还要问。教师提问过多,限制了幼儿思维活动的空间,剥夺了他们发现体验的机会,低质量的提问无法对幼儿的思维构成挑战,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
在课堂教学的提问中,幼儿教师们大多数的问题停留在知识水平,需要幼儿理解、应用和分析的问题占少数,对幼儿创造性培养有帮助的综合评价类问题少之又少,能促进幼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非认知水平问题更是凤毛麟角。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的总体水平还偏低,忽略非认知水平的问题,缺乏情感的激发。
2、所提问题脱离幼儿的经验和水平
对于不同的年龄班,提问的要求不同,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小班的提问应具体明确,小问题一个个地问,不可以提几个连续性的问题,大班则不能提太简单的问题,要提些有点深度、概括性的、多样性的问题,中班幼儿适中即可。教师的备课不仅是备内容,备问题,更是备孩子。在问题的准备时要把内容和孩子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孩子的已有经验有哪些?哪些问题对孩子有新的挑战?哪些问题又能贴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这次活动中又能提升孩子的哪些新经验呢?要对这些问题有充分的考虑。而我们有的教师不了解本班幼儿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不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使幼儿茫茫然,不知所答。
3、幼儿应答机会分布不均,存在不公平
教学中的每一个幼儿都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受平等参与集体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也理应保证每一个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教师提问喜欢用请“能干”的幼儿回答,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一节课中有些幼儿获得了5-6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而40%以上的幼儿没有获得一次机会。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倾向于能力强的幼儿。但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就会忽略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有相当多的幼儿,其实可以回答出教师所提问的内容,但是他们不愿意参与。原因是“不想说”、“不敢说”,甚者“老师会请××说的”,由于集体教学活动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使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甚至脱离了教学活动,这样,教学活动的提问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极影响。
4、教师给予的待答时间短,且回应方式单一
据研究,从孩子倾听问题——理解问题——言语组织至少需2—10秒,依问题的难易程度而不同;如果请孩子站起来回答,则依个人的性格特征(内向型、羞怯型、外向型)而差异较大,从5秒到30秒不等。因些,教师的提问需考虑到问题的难易,语言表达、孩子的个性等因素,给予幼儿充分思考的时间。
而在实际课堂教学提问后,教师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仅1秒钟左右,这不仅没有发挥提问激发思考的作用,而且容易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由于大多数教师缺乏提问的技巧和策略,受传统教育观中“不鼓励幼儿质疑”的影响,在教师的应答方式中,简单的评价、表扬赞赏等低层次的应答方式居多,这种大而空泛的评价不可能引导幼儿拓展和加深讨论,使师幼互动的质量只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一: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诸类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二是如何促进提问行为有效性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即便是提问很多,教师若不精心准备和设计,幼儿依旧回是灌输的对象。虽然有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是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幼儿的学习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幼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实践与研究”必将成为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二、课题实施的意义
良好的提问指向教育内容,引起孩子的思考、探究,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帮助孩子把握重点,拓展思维,达成教育目标。没有良好的提问就没有教学的艺术,精彩的提问使教学有声有色。
本课题实施与研究的意义有两个方面:
一是从幼儿方面看,能促进其思考,激发起求知欲望,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等。
二是从教师方面看,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一线幼儿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本课题通过对师徒组5位成员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分析和研究,旨在为一线幼儿教师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更好地发挥提问的教育价值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综观关于有效性提问的相关研究,就年龄段而言,小学、中学及高中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相关研究较多,幼儿园少;就学科(或领域)而言,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多,学前教育的少。此类研究以使学生学习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的课堂教学目标为目的。在幼儿园中,有开展相关主题的教研活动及案例研究(如荣乐幼儿园大班教研组的“如何提高教师提问有效性”教研活动、青浦区盈星幼儿园开展的“关于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案例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杨莉君和康丹老师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认为目前幼儿园教师的提问存在数量多、质量低、幼儿应答机会分布不均匀、教师回应方式机械等诸多问题,并提出了“认真设计提问”、“注意提问的适宜性与适时性”等合理化建议。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师是有效教师(effective teacher)?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影响等。如赖安(Ryan, D.,1960)和他的同事们做了一项观察研究,辨别出影响有效教学的三个主要变量,用肯定和否定两极相对的形式表述为:1.热情、理解与冷漠、无情;2.有组织、有效率与散漫、草率;3.有刺激、富于想象力与单调乏味、墨守成规。整个60、70年代,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较活跃,而且成果丰富。这时候研究的注意力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教师因素,虽然,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当前课程改革、教学理论的进展来看,学校教育以及课堂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学生的地位,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服务于学习过程的,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为目的的。课堂提问的功能是多种的,考察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从多个维度、多个指标进行。
四、            概念界定
有效性提问: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有效性提问: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五、            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统计,掌握教师有效性提问的基本特征。
2、不断加强对提问行为的监控和反思,优化提问行为,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育,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3、通过对具体教学方案的修改与指导,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六、研究的内容
1、教师课堂教学提问层次
(1)问题设计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和兴趣特点,使问题适合幼儿的能力水平。
(2)把活动设计的框架教学结构和关键问题写进教案,清楚、详细而精确地设计、表述问题,避免两可的、模糊的提问。
(3)按照逻辑的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出问题,避免缺乏明确的中心和目的的随便提问。
(4)提各种水平的问题。
2、教师课堂教学提问应答机会分布情况
(1)提问那些能够鼓励全体(或大多数)幼儿参与的问题。
(2)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
(3)对难度较大的问题采取自由处理的形式。
(4)留心沉默寡言的幼儿的语言或非语言暗示。
(5)鼓励幼儿与幼儿间相互启发。
(6)排圆形或半圆形的座次,创造有利于幼儿参与的环境。
3、教师课堂教学提问待答时间、应答方式。
(1)在幼儿回答之前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鼓励幼儿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
(2)在重复或重新表述问题之前等待足够的时间,保证幼儿对问题的充分理解。
七、研究的方法
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微格教研法实录课堂教学,对采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为提高有效性提问提供较为可靠的数据依据。
八、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师徒组4位青年教师
九、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07年4月——5月):
1、学习新《纲要》,学习有关理论。
2、确立课题,构思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8年12月):
对研究对象课堂教学提问进行观察、分析、研究。
1、采用“一课一研”的方式进行观察、分析、研究
2、采用“一课多研”的方式进行观察、分析、研究;通过四轮的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进行反思、探讨与修改,以使教师的提问更有效。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2009年1——3月):
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十、分工

课题成员姓名 单位 教龄 职称 分    工
江建红 实验幼儿园 17 幼教高级 负责课题实施方案、结题报告的撰写及理论知识的培训。
董凤珠 实验幼儿园 11 幼教高级 负责课题实施中各类表格的统计、撰写中期报告。
谢富英 实验幼儿园 10 幼教高级 负责课题实施中各类表格的分发、收集。
蒋 悦 西塘幼儿园 7 幼教一级 负责课题实施中各类表格的统计。
蔡淑颖 西塘幼儿园 8 幼教一级 负责课题实施中各类表格的统计。
十一、    经费
预计经费2000元,用于刻录光盘、购买录音磁带等。

表一:             
教师课堂教学提问实录
教学内容:                      班级:     人数:       执教者:

序号 提  问  内  容
   
   
   
   
   
   
   
   
   
   
   
   
   
   
   
   
   
   
   
   
   
   
   
   
   
   
   
   
   
   
   
 
记录人:                      时间:
表二:             
教师课堂教学提问层次分析统计表
教学内容:                      班级:     人数:       执教者:

问题
序号
提  问  类  型
认知性问题 理解性问题 创造性问题 非认知性问题
         
         
         
         
         
         
         
         
         
         
         
         
         
         
         
         
         
         
         
         
         
         
         
         
         
         
总计        
所占百分比(%)        
 
记录人:                      时间:
表三:             
教师课堂教学提问应答机会记录分析表
教学内容:                      班级:     人数:       执教者:

幼儿应答机会图示记录: 
 
 
 
 
 
 
 
 
 
 
 
 
 
 
 
 
 
 
 
 
记录注意事项:1、请简单画出幼儿座位图;
              2、请在应答幼儿旁用“ ”表示应答频次。
 
 
 

应答问题次数 幼儿人数 所占百分比(%)
应答问题1次    
应答问题2——4次    
应答问题5次以上    
应答问题0次    
 
记录人:                      时间:
 
 
表四:             
教师课堂教学提问待答时间、应答方式记录分析表
教学内容:                      班级:     人数:       执教者:

问题序号 教师待答
时间
:秒
幼儿反应 教师应答
积极正确回答 基本能回答 不能回应 第一类应答 第二类
应答
第三类应答
简单肯定 简单否定 自己代答 重复 评价 表扬赞赏 诱导追问 鼓励质疑
                         
                         
                         
                         
                         
                         
                         
                         
                         
                         
                         
                         
                         
                         
                         
                         
                         
                         
                         
                         
                         
                         
 
待答问题时间 问题个数 所占百分比(%)
待答问题时间为1秒左右    
待答问题时间为3秒左右    
待答问题时间为5秒左右    
待答问题时间为更长    
 
记录人: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