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推荐课题
基教实验

广西桂林市长海实验学校

2014-08-05 课题学习网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负责人:
《小学校本教研的构建与实施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学校现状分析
长海实验学校目前有教学班18个,学生700多人,教职工50多人。校园分小学部和中学部,学校拥有一支桂林市一流的责任心极强、特别有敬业精神的教师群体,教师们爱生爱校,对学生尽职尽责,过细帮扶,教学上认真执教,灵活创新,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学生身上,赢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信赖。学校创设的“自学、探究、精讲、勤练”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为提高学生能力,学好各学科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长海实验学校校风纯朴的,学校从不搞花架子,不浮夸,脚踏实地抓教学,诚实守信育人才,说到就做到。师生们也奉行“说实话,做实事,认认真真做事,实实在在做人”的原则。多年来,近拥来学校始终保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学校管理严、校风好、教学水平高为学生、家长、社会所公认。
但我校近年来,由于新老交替,人员变动较大。学校中青年教师多,学历高,但缺乏实践经验和必须的专业技能,青年教师的功底不够扎实,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缺少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尚未形成制度化,影响教师知识更新,影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教科研水平。。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保证教学质量,需要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培训和对实践进行总结。
二、问题提出
所谓“校本”,意指三个方面: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指校本培训所要解决的是学校和教师教学实践所面临的问题;在学校中,指教师应该而且也必须在任职的中小学和课堂中谋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基于学校,指教师培训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日益呼唤创新人才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发展日渐呈现出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明显态势。突出表现在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社会需求,教育与经济相脱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由此可见,社会的快速发展迫使教育尽快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校本培训为代表的一系列新事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在教育专家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方式来培训学校教师一种校内在职培训。其最终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有一部分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致力于对国内外校本培训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介绍的学习,研究和借鉴,以及对现代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充分运用和发挥,试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适合我校校情的校本培训及其操作模式。
基于对学校发校的展望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期盼,我们提出了课题。
三、国内研究现状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我国的许多地区、许多学校均开展了校本培训。通过校本培训,研究出了一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的途径,有的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使教师与外界(教育组、县教研室)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有的学校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有的学校通过建立校本培训制度、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加大科研力度、建立教师成长档案、邀请专家与教师对话、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引领、加大科研力度促进、开展群体研究、开设专题论坛、进行教学反思等形式。这些校本教研的构建,都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解决了新课程带来的许多新问题,把教师推上了课程改革的制高点。
四、研究价值
在实践中,教师们一定会遇到许多问题,校本培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它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没有脱离工作岗位,将培训工作与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能及时的学以致用。又具有灵活性,能根据实际条件灵活机动地安排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并能针对学校的自身特点和每位教师的个体特点加以安排,做到继续教育个性化。许多成功的教育者,都在校本培训中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专业成长插上有力的翅膀。
我们希望通过校本教研的构建研究,从中总结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自我发展的理论、原则、途径、方法、模式,形成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并真正促进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总之,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目的。
四、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校本培训关注教师教学实践的学校以及课堂,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小学校本教研制度构建与实施方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构建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课题所达的目标:
1、以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
2、促进教育教学观念与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
根据研究的方向及我校的教学实际,我们的研究内容为:
1、探索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运行机制、运作模式的研究。
2、校本教研队伍的建设。
3、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管理机制。
五、课题研究操作的方法和步骤:
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用得最多的就是行动研究,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的试验研究日志及教学反思录、课堂观察记录、师生互动情景的照片记录、教学录像片段记录、教师和学生的个案研究等。
六、课题研究成果
校近年,我校由于新老交替,人员变动较大。学校中青年教师多,学历高,但缺乏实践经验和必须的专业技能,青年教师的功底不够扎实,教学经验不丰富,缺少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特别是小学部的情况更为特殊,小学部为单班制教学,由于新老教师的更替,人流动性大,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的持续发展不利。新教师在教材的把握能力、教学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保证教学质量,需要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培训和对实践进行总结。
课题组在实践研究中提出了 “专业培训――读书感悟——教研合作——师徒结对----精品课展——反思感悟――网络直通”的培训模式,该模式具有目标的直接指向性,内容的现实针对性,为完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专业培训  大多数的教师在走出校门后,学习专业知识理论的意识淡化了,整天忙于教学实践,导致实践活动过于肤浅,教学成效不理想。为了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一方面聘请教研室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广西师范大学与长海实验学校建立伙伴关系,以“如何有效提升教师发展水平改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合作开展一系列校本研修活动。请桂林市教科所寄小文老师到长海实验学校作主题为“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思考中成长”的教育科研讲座。
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充分利用校内人才资源进行培训,担任课题组长的科研处副主任肖湘教师在校内给课题组成员定期开展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让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引导实践,让教师们在新理念的学习中激活自己的思想,让教师们在借鉴中创造新的教法。领导的表率促使学习的稳定性得以延续,校本教研的平台搭得更牢。
通过参加培训,课题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转变,也促使他们在备课方式、课堂教学行为、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转变。
 
<二>、读书感悟  学校本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全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素养,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为目标,开展“长海教师读书活动”,让教师亲近书籍与好书为友,让教师将教育学习与教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与经典对话,与博览同行,开阔视野,积淀文学底蕴,提高修养。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活动,读教育教学书籍、读名著、读经典,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走内涵发展之路。
在学校开展的同读《给教师的建议》的活动,课题组成员通过同读“一本书”活动,畅所欲言,在上台展示时自己的观点,与台下的教师互动,同共探讨读书的过程中碰到疑惑,课题组成员在看、想、做中产生新的共鸣,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观点的转变。本年度课题组成员人均阅读专业书籍4本,读后感共计28篇,极大地促进了专业的发展。
专业知识的培训还要来自于自觉地学习探究,学校开展“四个一”工程,即教师每学期读一本专业习书籍,写一篇读书心得,上一节精品课,撰写一篇论文参加市级以上的论文评比。实施“四个一”工程,目的是引导和促使教师自觉地进行专业化的研究,为教师的成长指引方向,让提高业务素质落到实处,对年轻教师尤其是课题组成员的成长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只有把计划落实到行动,才会使教师真正受益。本阶段,课题组成员均完成“四个一”的目标,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
<三>、教研合作  长海实验学校小学部班级少,教师少,教师之间在教学中基本上是个人行为,这对教师专业成长是不利的。鉴于这种现状,我校在教研活动中采取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优带新,以强带弱”。
每逢校内外有教学比赛活动,便显出群策群力的重要作用。长海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师人数少,如果碰到有比赛活动,有的科目只有一个教师,光靠每个教研组单独承担任务,力量就远远不够。因此,我校的教研活动常常是多学科共同参与。本阶段。在桂林市秀峰区开展的第四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集分赛的活动中,组长肖湘承担了语文和英特尔未来教育作品展示两项赛课任务,课题组的成员刘艳红老师承担了品德与社会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两项赛课任务,曾意玲老师承担了信息技术学科的赛课任务,金石珠教师承担了数学学科的赛课任务,唐国琰老师教师承担了英语学科的赛课任务,每一个学科的比赛准备过程中,所有课题组成员不分学科全员参与备课,评课,课件制作等活动中,即使对该学校教材不熟悉,也都积极发言,从教材以外的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是把自己学科中类似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来供参考,扩大了研究的面,解决的或许不单止是一个学科的问题。
案例1
曾意玲老师是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的成绩不斐,从来没有承担过信息技术赛课,刚接受任务的时候,心情也是沉重的,一下摸不到头绪,课题组成员和非课题组成员凡是兼过信息技术课和听过信息技术课的老师都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好的建议提出来,给曾意玲老师极大的鼓舞,在大家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案例2
刘艳红教师参加品德与社会的学科比赛时,由于第一次参加比赛,把握不住教材,教案修改了几次,试教效果都不满意,而此时的刘艳红老师情绪有些焦急,烦躁,赛课的前一天晚上,课题组长肖湘和组员曾意玲老师主动留下来,开导刘艳红老师,并与她一起再次备课,模拟课堂教学,逐字逐句修改教案。在大家的支持下,刘艳红老师也获得两项二等奖的发成绩。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比赛中,为了上好《秦兵马俑》这一课,课题组长与她一起备课,一起制作课件,反复试教三次,也是不满意,肖湘教师还亲自上了一节示范课,她反复地调整自己的思路,在比赛中也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案例3
非课题组成员蒋园从教才半年就要参加比赛,而且我校只有一个美术教师,从专业上来讲其他老师都是外行,这也是个挑战。全校十多位老师参与了听课评课,让这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站在较高的起点上起步,尽管只获得了三等奖,但也让评委们看到了她的闪光之处,为她的专业成长之路铺垫好一级台阶。
另外,我校为九年一贯制的学校,课题组中张朝霞和于虹是中学教师,在课题组的活动中她们把在教学是发现的学生在学科知识及能力方面的欠缺提出了小学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今后培养能力的方面,为小学部教育与中学教育更好的衔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种多学科多层次的合作探讨方式,增加了各教研组的力量,较大程度地缓解了我校师资力量不足的局面。课题组成员也在研究中专业得到了发展
<四>、师徒结对  近年来,我校教师流动性较大,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青年教师作为教学骨干,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工作成效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对青年教师经验不足,基本功不够扎实,专业水平不高的情况,学校继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优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学生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课题组成员均带徒弟,活动中要求师徒相互听课,徒弟每人上一节汇报课。师傅及教导处、教研组长进行跟踪听课,听课及评课要对青年教师的语言表达、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板书、教态举止等各项教学素质进行全方位的考评,有即时评价与综合评价,师傅对青年教师提出指导意见,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师傅徒弟做好听课评课的记录,月底交到教导处整理存档。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学校及时掌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进一步调整教师的培养策略,促进青年教师更快更好地发展。以课题组成员为骨干的中间力量也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教和导的能力,也是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提升,课题组成员金石珠老师代表秀峰区参加省级教研赛课,肖湘老师和唐国琰老师也在秀峰区教师梯队工程培养对象活动中被评为首席教师。
<五>、精品课展  即要求课题组成员每期至少上一节水平较高的研究课。这几年,我校招聘了的新教师多数是从学校刚毕业的,为了使他们更快地成长,重点放在培养他们的身上,教他们备课、上课、评课,课题组成员有段时间没有上研究课,这是对学校自身资源的一种浪费。意识到这一点后,学校修改及完善教科研制度,要求骨干教师(基本上是课题组成员)每期至少上一节水平较高的研究课,让新教师能观摩更多的好课,提高教学水平,也是对课题组成员专业成长的一种促进。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提高,实现“以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促进教育教学观念与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的目标。
<六>、反思感悟  理论来自于实践,理论又指导着实践。就在这反复的循环中,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离开理论的教学实践成效低,不会总结实践经验也会让我们绕着原地走,专业水平要想获得质的飞跃必须要进行量的积累,这是一个成长规律。因此,在科研活动中,课题组成员每一步的成长都要求记录下来,建立专业成长的档案袋,期末进行整理,撰写成论文,参加区内外的评比,为自己的专业发展积累经验。
<七>、网络直通  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是教师专业成长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这了让教师加强交流,我们利校园网络平台,拓展网络资源,创建学科资源库,丰富教学资源的内容和教师交流的途径。
 “磨刀不误砍柴功”,学校在资金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逐步完善校园网的建设,使教学环境进一步优化,尤其是为每位教师配置了电脑,加大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训,优化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
为更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展网络资源,创建学科资源库,丰富教学资源的内容和教师交流的途径。网络进行教学互动探讨交流,开通网络论坛,学校的教研制度中也要求教师在听课后,在网络平论坛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做到及时和有主见,通过网络的记录了解教研活动的参与情况,对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点及时了解,方便了教科研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师主动参与,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也便于资料的收集整理。
开辟学习专栏,要求课题组成员每人每月在专栏中推荐两篇好文章与同伴分享,对阅读的文章进行点评;自己的工作总结也可以拿出来与他人共享。思维的碰撞产生火花,智慧也就放出灿烂的光芒。教师在活动中,通过交流,教学理念得到更新,学科知识和能力方面也有收获,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校本教研制度的构建和“专业培训――读书感悟——教研合作——师徒结对----精品课展——反思感悟――网络直通”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的研究,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教研平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了我校特色校园的发展。相信,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科研成果的推广,将促进更多的教师专业成长。
 
八、存在的问题
1、课题组根据学校发展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看我校校本教研的制度还不够完善,特色还不突出,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性做得不够,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还有待探究。
2、专业理论不够丰富,研究的深度不够
3、课题组成员的变动,使研究的深入程度受到影响。从课题启动到现阶段,课题组成员尹利芝老师离职,简洪琳老师到其他学校交流,刘艳红老师招聘到其他城区,唐国琰老师请产假,多位课题组成员的变动使我们的课题研究的资料的整理较零散,是课题成果的材料支撑的薄弱环节。
4、形式缺乏创新。部分培训计划没有按时完成。
5、教师在整理自己的资料的过程中,平时不够注意素材的收集,总结材料缺乏基础材料的支撑,有些空乏。过程性的资料较少。特别在教研组的活动中,在各种资料的收集上还不够细,特别是教师的发言记录不够细致,闪光点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对创新来说是很可惜的。
九、解决的思路
1、继续按研究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通过激利机制保护教师的教研积极性。
2、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网络实现与专家面对面交流;请教有经验的学校
进行更大范围的合作。 
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后改进的方向,在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中,加强过程管理,加强方法指导,相信积“跬步”终能至“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