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推荐课题
基础教育

浅谈班级留守儿童教育

2014-08-07 课题学习网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负责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突飞猛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在源源不断创造财富的同时,却无法顾及自己的子女教育,给社会带来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当然留守儿童的教育,也就成了学校教育的新课题。

  我所任的班级处于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共有68个学生,其中留守儿童28人。经过对他们的调查:一是来自本城市边缘土地被征用的家庭,二是来自周边及县、市农村购房迁住的家庭。他们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亲属或朋友抚养。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在成长的历程中缺乏父母的管教和心灵上的抚慰,他们的学习、性格、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现为:一、学习成绩不好,作业不完成,学习懒散。二、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三、不关心集体,经常违反纪律,对人冷漠,我行我素,常进网吧或游戏,极个别有偷窃行为。针对班上留守儿童的三种主要表现,作为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好这群孩子,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和健康成长环境。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措施:
  一、爱--教育的真谛。
  1、博大师爱,让留守儿童打开心扉。
  “唯有心心相印的教育活动,从心底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内心的深处”。班主任应该尊重、热爱、教育每一位留守儿童。因他们的父或母常年不在家,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或自已独立在家缺乏家的温暖,让他们在心理、智力、身体等方面都与非留守儿童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所以班主任用博大的师爱与耐心,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
  一是班主任看得起留守儿童。少数留守儿童往往在卫生方面表现较差,如:衣服、书包、手脸不干净,不勤洗澡等。大多数学生不愿意与他接近,若长期以往,使他们在班中有着孤独感,会产生心理上的孤僻。班主任首先就得要看得起他们,常与他们接近,耐心教育和引导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郭祯的同学,跟着外婆一起生活,家庭经济较困难,常手脸没洗干净,就更不说洗澡了。同学们常闻到他身上一股异味,同学们不愿接近他。我发现后,当着全班同学们的面拿着他的手,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是一个讲卫生的孩子,今晚回家痛痛快快洗个澡,明早我检查,好吗?”他回答了我并且第二天也做到了,教导督促了几次,同学们发现他逐渐变了与他一玩耍,让他改变了不良习惯。
  二是班主任要喜欢留守儿童。个别留守儿童常常在课堂不遵守纪律,或坐或站,或跑前跑后,影响其它同学……班主任不能给以训斥或喝骂,应该多用眼神给他暗示,或者走到他身边给以提醒,让他静下心来听课。做作业时多给他指导;课后与他一起做游戏等。让他在心理上知道老师喜欢他,同学也喜欢他。
  三是班主任要关心留守儿童。平时多问问他们的思想、生活、学习……从细节上引起他们的注意,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与他们走得很近,就像妈妈一样。如:与留守儿童一起玩、一起看书、一起做课间操等。
  2、真诚友情,让留守儿童享受快乐。
  大多数留守儿童在班集体中许多方面都不及非留守儿童,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虽然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注意,但班主任要发动全体同学都来关心他们,与他们交朋友,让他们享受集体的温暖,感受友情带来的快乐。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让留守儿童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老师随时可以从其它同学那里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思想动态,言行举止,可以对症下药,“动之于情,晓之于理”去帮助他们。如:有一次,洪峰同学和刘雷同学打架正在升级,洪峰同学情绪上扬,顺手拿起雨伞就要打刘雷,我一看情况不妙,快速跑过去,想从手中夺过伞,但僵持了好一阵也没能得手,正在这个时候,潘林回到教室,劝几句,洪峰就放下手中的雨伞,这场战争才平息。事后,我没有指责他,而是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最后他说出这样一句话“潘林同学是我的好朋友,我听他的话。”可见,通过同学的友情感染,促进了情感交流,从而矫正留守儿童的缺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帮--进步的钥匙。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爱好后,成立了两个帮扶小组:师生结对帮扶小组和生生结对帮扶。召集了科任教师和班干部拟定了两个帮扶小组的帮扶方案,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
  1、师生结对帮扶,让留守儿童在享受亲情和温暖中进步。
  班上的任课教师有7位,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每位老师帮扶4个留守儿童。
  我召集了7位老师在班上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启动了帮扶仪式。向老师介绍了帮扶的四个孩子的情况,每位老师根据帮扶方案拟定了帮扶目标、计划、办法及时间表,确定了自己行之有效的对策及帮扶方案。
  其中语文老师帮扶的四个孩子学习有点困难,性格有些内向,他是这样做的:一是与这四个孩子加强交流。通过摆龙门阵、问寒问暖等打消孩子与老师交流的心理障碍,让孩子感受到他不但是一位敬爱的老师,而且感受到还像一位慈祥的父亲。二是平常与这四个孩子主动打招呼,上学放学及课间活动遇到时用慈祥的眼神看着他们,用手轻轻地摸摸他们的头,让孩子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父爱。三是课堂上多启发他们回答问题,多鼓励孩子大胆,多讲自己的想说的话。四是周末轮流带孩子到家或公园里游玩,让孩子体验家人陪伴的感受。五是每周一至五轮流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及培养学习兴趣,晚饭后带孩子转转路,说说话等。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其中有2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了,有3个孩子肯说话了,常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他爸、妈在外打工的有趣故事。
  2、生生结对帮扶,让留守儿童在享受友情和快乐中进步。
  我在班中建立了心理、生活、学习等帮扶留守儿童小组,各小组制定了周密的帮扶计划,帮扶成员分工负责,按照计划实施。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帮助,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性格孤怪的留守儿童变得很开朗了,沉默言的留守儿童变得爱说话了,学习懒散的留守儿童变得爱学习了……。如:张峰同学跟着婆婆生活,胆小不说话,学习成绩一般。一次后面的几个男同学用铅笔在他的背上擢了几个铅笔尖印,他没说,当晚回家洗澡被婆婆发现了。问他也没说,第二天反映上来,我通过调查,批评了那几个同学,并要求他们从今后要帮助他,并且要看谁帮他最得力,几个同学按我的要求做到了。张峰同学胆子也就没有那么小了,一次他举手要回答我的问题最让我感动,特别是那只举得高高的手和急于回答问题的眼神。我请他起来回答时,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集在她的身上,此时此刻,她感受无比的自豪。再加上我的表扬与同学们的鼓励,在她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无比强大的进步动力。从此后她能积极思考问题独立完成作业了,回答问题十分积极,成绩一天比一天好。
  三、联--沟通的桥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和沟通,及时的了解、反馈留守儿童在校、家的学习、表现、行为等情况,便于及时的沟通与教育。
  一是电话沟通。开学报名时,登记好留守儿童父母电话号码,虽然他们不在家在远方,可以通过电话,老师与家长、孩子与家长交流,进行心灵的沟通,让他们随时感到父母就在身边,时刻关心着他的学习,关注着他的成长。
  一天,有个姓时的女同学手臂被另一个同学无意地撞出血,她大哭起来,我听后马上赶过去,把她带到办公室,询问情况。她伤心地说:“王华有意撞我欺负我!”我慢慢与她交流,让她停止了哭声。并且从中了解到她父母离异,跟着妈妈,然而妈妈却远在广州务工,由舅妈代养已经好几年了,妈妈和爸爸几年都没有回来看过她。说到此事,她又哭起来。我说:“孩子,别哭了,想妈妈了吗?”“嗯”。我赶紧用手机拨通她妈妈的电话让她母女通话。此时此刻,母女的情感交融,解开了孩子心中的疙瘩。
  二是校讯通平台沟通。
  利用校讯通平台向留守家长和临时监护人及时交流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卫生情况、行为习惯、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检测情况、安全教育及防范情况等,让家长及时地了解并加强教育。
  三是召开留守家长和临时监护人座谈会,通过座谈会讨论和交流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向他们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同时让一些家长明白对孩子不仅要“养”还应重“教”,提醒老人不要太溺爱孩子,增强家长对留守儿童的关怀。
  四是在班内设立“倾诉信箱”。让留守儿童把蒙在心里的困惑,利用投诉信箱与老师对话的方式泄露出来,帮助学生解除成长中的烦恼。对遇到挫折或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抚慰,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畸形等心理。
  五是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要求每一位留守儿童将自己的成长情况记录下来,第二天收回查阅给他们留下激励语后再发到他们的手中,班主任随时与孩子沟通和了解他们的成长情况。
  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有义务、有责任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的重任。留守儿童教育更是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相信用“爱”“帮”“联”的方法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