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推荐课题
高等教育

济南西部大学城高校办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

2014-08-07 课题学习网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负责人:
近几年来,有10所高校相继在济南西部大学城建设了新校区,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有9所高校。新校区的建设,使高校的硬件建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改善了高校的办学条件,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高校发展的瓶径问题,为高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随着新校区的投入使用,高校办学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将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产生不良影响,影响并制约着高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方法
  针对驻西部大学城高校办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上半年,本人在部分高校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取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个别访谈对象主要是部分高校的领导和管理干部,问卷调查主要在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女子学院进行,共发放问卷480份,收回470份,有效答卷468份 ,问卷收回统计见表1。在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形成本研究成果。调查反映出的问题可为政府有关部门及高校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表1 问卷收回情况统计
  学校教师管理干部教辅人员其它有效卷
  山东师范大学30354069
  山东中医药大学28386476
  山东轻工业学院15129123195
  山东艺术学院20179450
  山东女子学院401620278
  合计2691355113468
  %57.528.810.92.8100.0
  二、济南西部大学城高校办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1、高校债务缠身,影响可持续发展。由于新校区建设经费基本靠高校自筹,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因此,新校区建成后,各个高校都程度不同地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这是我省建设新校区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仅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女子学院等5所高校就有银行贷款近20亿元。同时,许多高校还有一些建设工程欠款尚未还清。目前有些高校的收入,扣除工资等所谓的“人头费”,剩下的仅够还银行贷款利息,正常的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运行经费,只能靠继续借贷,欠款雪球越滚越大。因此,处于“拆东墙补西墙墙墙有洞,借新债还旧债债债不清”的尴尬境地,资金链一旦断裂,学校就面临着“停摆”的危险。学校主要领导的精力大部分用到了“筹钱”上,协调债务问题,维持学校基本运转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有些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经费不能按时报销,正常的福利、津贴不能按时发放,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科研经费的使用不能保障,致使横向课题的到位经费呈逐年下降的态势。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安全与稳定的潜在因素,也是影响高校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在被调查者中, 有72.2 %的人认为债务问题是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2、办学成本提高,进一步加剧了高校的“经费危机”。一是新校区远离市区,教职员工每天上下班交通费用是学校的一笔重要开支。在接受问卷调查的教职工中,76.2%的人乘座学校的班车上下班。 据不完全统计,仅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女子学院等五所高校每天就要发送近六十多个班次的班车,每年的班车费用就高达数百万元。仅此一项各高校就要比在市区办学增加80~90%的交通费用。二是新校区校舍面积较老校区增加了数倍,水、电的需求量和校园管理的支出大幅度增加,学校的运行成本随之成倍增长。三是新校区冬季取暧尚未纳入集中供暖系统,各高校靠燃气锅炉自行供暖,成本较集中供暖高出不少,从而也增加了学校的经济负担。
  3、远离市区办学,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1)教职工上下班途中耗时过多。问卷调查中,在回答“您每天上班花费在往返新校区的时间大约有多少?”这一问题时,用时为1小时的占7.9% , 1.5小时的占5.6% , 2小时的占22.9% ,2.5小时的占29.4%,  3小时以上的占30.1%  ,其它占4.1%;对于“新校区与老校区相比,上下班多花费多少时间?”这一问题,回答为半小时的占5.1% , 1小时占7.9%,1.5小时占17.1% ,2小时占24.4%  ,2小时以上占42.1%  ,其它占2.8%。60%以上的乘车上下班的教职工每天要花费2.5个小时以上在途中,比在老校区时要多花费2个小时以上。许多教职工早晨6:40甚至6:30从家中出发,晚上接近19:00才回到家中。长时间的旅途奔波,使教职工身体很疲劳,用于备课和科研的时间和精力相应减少,对教学科研工作形成不利影响。同时,由于班车行车距离较长,遇到天气问题、交通堵塞或车辆故障,班车时常不能准时到达学校,往往对上午第一节课的课堂教学造成影响。住在市区的教师,为减少每周因上课往返学校的次数,有些人会要求学校为其集中排课,有的一天上四节课,甚至上六节课(按照一般规律高校教师一天上两节课),这种工作模式,对教学效果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另外,由于绝大多数教职工住在市区,新校区实验室的灯晚上很少能亮起来,实验室的利用率较低,不利于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
  不良的办学环境,对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极为不利,也不利于现有人才队伍的稳定。这对高校今后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2)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减少。大学师生之间的教与学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于课堂之外师生之间多种形式的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之中。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了解,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知识的疑问,需要课后与教师作一些沟通。另外,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应是释疑解惑、教书育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学生在成才、择业、人际关系处理、人生定位等方面也需要与老师的交流,渴望得到老师的指点。但是老师下班后大多回到市区,因路途远,交通不便,没有课的时候老师尽量减少到校的次数,因此与学生的交流时间减少。在问卷调查中,教职工中认为新校区使用后师生之间交往与沟通减少的占69.2% ,认为有所增加的仅占9.0% 。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减少,不仅仅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成长也不利。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对学校,乃至对社会都会产生疏离感甚至情感冷漠,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交流、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减少。众所周知,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大学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与社会文化的推动,同样,社会文化的发展,也需要大学文化的辐射与影响。目前,西部大学城远离市区,地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长清区,与外界的交流较少。大学城建成近五年来,省城的一些大型文化活动,象大型音乐会、报告会、学术研讨会等,基本上没有在西部举行过,即便是十一届全运会这样全国人民关注、省城全民参与的大型体育赛事,在西部大学城基本上没有声息。大学城几乎成为一座文化孤岛,这对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均构成不利影响。另外,由于大学城在建设时缺乏统一协调,高校之间相对独立,各自为政,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没有实现资源共享,高校之间的交流也较少。长此以往,不利于大学文化的健康发展。
  大学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的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机会减少。由于距市区较远,以往比较适合学生参与的诸如家庭教师、社会兼职等工作,学生很难参加。71.1%的被调查者认为新校区的学生日常接触社会、勤工俭学、自主创业的机会减少了。 学生溶入社会的机会少了,社会化程度降低,对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对学生的就业甚至职业生涯的发展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4.配套设施不健全,教职工入住率较低。各高校在校区建设方面,重点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及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基本需要,对一些公共设施,如学校、幼儿园、医院、商业设施的建设则无力承担。虽然部分高校建设了教职工宿舍,政府也在大学园区开发了教职工公寓,但是从目前看,各个高校教职工在新校区的入住率还是十分低的。最早建成教职工宿舍的山东轻工业学院,教职工宿舍的入住率大约为20~30%,很多双职工也不能住在新校区。山东女子学院教工宿舍的入住率大约10%,其他高校的情况还不及以上两所学校。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学城的各项配套设施不健全,满足不了教职工生活的基本要求。近几年来,虽然政府在大学城的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如建设了商业区,部分银行设立了营业网点等,但是,目前的条件还远远不能满足教职工的需要。如:目前大学城还没有建设专门的小学、中学、幼儿园、医院等,公共交通服务也不到位,公交车只走主干道,师生乘坐公交车要步行30~40分钟,而山东艺术学院等高校竟然不通公交车。教职工的子女上学、入托问题、就近看病的问题解决不了,日常生活用品采购问题解决不了,到市区出行的问题解决不了,教职工就难以入住。就“教职工入住新校区有哪些生活不便”这一问题的调查,71.8%的人感觉生活必需品采购不便 ;79.0%的感觉交通出行不便;79.2%的感觉医疗不便  ;79.5%的感觉孩子上学不便 。
  关于“您认为新校区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是否完备”问题的回答情况如下:
  表2教职工对新校区周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的评价
  项目较完备(%)不太完备(%)很不完备(%)其它(%)
  通信设施36.141.720.91.3
  金融设施10.946.841.21.1
  商业设施7.140.851.20.9
  餐饮服务设施10.740.845.33.2
  文化娱乐设施2.333.363.11.3
  医疗服务设施2.819.477.20.6
  幼儿园0.610.584.84.1
  中小学0.911.783.83.6
  调查显示,90%以上的教职工认为大学城的公共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特别是对大学城目前医疗服务设施、中小学及幼儿园建设几乎是空白这样一个现状反映强烈,这也是导致多数教职工不能正常入住新校区的重要因素。而多教职工不能入住新校区,就必然带来学校班车负担较重、教职工教学科研压力增加、教学效果降低、学生与教师交往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高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入住大学城的教职工越少,大学城的商业和文化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就越低,就更加剧了大学城各种设施建设不完善甚至现有设施闲置的局面。没有教职工的消费的拉动,大学城的商业就难以繁荣。以大学城商业街为例,现在主要的服务和消费对象是学生,每逢寒暑假,这里的绝大部分商店、饭店、书店等设施都不得不因顾客量少而关门停业。这种情况,给已经入住的教职工的生活带来不便,又会进一步影响到教职工入住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影响着大学城的建设与发展。
  二、对策与建议
  西部大学城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高校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必须引起政府、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为高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推动我省经济文化的发展,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的保证。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1、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高校的债务危机。一是政府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指出:“对于高校负债,有一点是肯定的,因为只有这样才有能力容纳更多大学生,高等教育才能大众化。如果现在来建,费用会多得多。这些资产都是国有资产。现在各个省的财力和认识有差别,想不想做,有没有财力去做都是问题。广东省就解决了高校负债这个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4月6日报道)山东是经济大省、人囗大省,也是教育大省,但山东省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远远不足。目前,全国各省对高等学校的生均拨款平均已达到7000多元,而山东省只有5000元,与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也制约了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建设新校区,是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正是因为高校建设了新校区,才使得我省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01年的15.9 %提高到09年的 23.7 %,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另外,高校的新校区建设,增加了教学科研设备的总值,使国有资产总值大幅度增加。以山东轻工业学院为例,新校区建设以来,新增土地2004亩,新增公房面积429577平方米,新增仪器设备10386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8206万元,新增固定资产价值110810万元(含新校区土地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增加政府拨款,或通过一些有效的政策来减轻高校的经济负担,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各级政府应当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在促进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切实解决高校的债务危机。同时,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也应当对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高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互利共赢,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高校,也应进一步强化管理,节约挖潜,广开门路,增加收入,千方百计化解债务危机。
  2、地方政府尽快完善大学城周边各种生活设施的建设,为教职工入住提供必要条件。一是要尽快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等教育设施,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入托问题。据调查,大量不能在新校区居住的中、青年教职工,主要是因为子女正在上中、小学,或到了入托年龄,建议地方政府在大学城建立相应设施,以满足教职工的要求。二是尽快建设公共医疗服务设施。目前,大学城的师生就医基本靠各高校的校医院及路途较远的长清区人民医院,医疗服务条件满足不了师生的需求,急需有一所设施健全、医疗水平高的医院。三是进一步完善交通设施,建设服务大学城的大公交系统。目前,大学城虽然开通了部分公交线路,但远不能满足要求,建议建立快速轨道交通与市区连接,方便师生进出市区。同时,增加贯通校区的区间车,方便各高校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便于师生出入校区。四是健全商业设施,在大学城建设大型商场,以满足师生特别是教职工的消费需求。五是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建设公共的体育场馆、歌舞剧院。同时,吸引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文化体育活动进入大学城。高校的文化体育设施应向公众开放,加强与社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设在大学城的唯一的公园--园博园要调整定位,降低门槛,面向师生,通过发售廉价的月票或年票吸引师生,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是增加电信、银行等机构的服务网点建设,方便师生的多方面需求。七是完善供暖设施,尽快实现高校的集中供暖。
  3、高校要加强完善自身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一是进一步完善校内设施建设,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比如,随着新进青年教工的增加,在校内建设部分教师公寓,满足基本的居住要求,让更多的教职工能住在新校区;办好、管理好食堂,提供安全、卫生、方便、可囗的饮食服务;开设通往市区的班车、接送子女上学的班车;建设必要的文化体育设施等。二是创造条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设施建设,既减轻学校的负担,又满足师生的需要。三是制定有利政策,鼓励教职工入住新校区。教职工大量居住在新校区,既可减少班车的投入,又可以使教减少上下班旅途的劳顿,使之有更多的时间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使教研室、实验室的灯更多的亮起来,从而可以出更多更好的教学科研成果,同时,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成长。
  4、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大学城高校相对集中,高校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这一优势。一是相互开放实验室、图书馆、演艺厅、体育馆等设施,既提高这些设施的利用率,又实现了校园文化间的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二是可以实行相同或相近学科的学分互认,实行学生的跨校选课,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三是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教学、科研方面的合作,实现跨校、跨学科的联合攻关。四是大学城高校联合举办诸如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举办图书展、绘画展,图片展等艺术类活动,丰富师生的业余生活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大学城的文化生活,共同打造优美、和谐、文明、丰富多彩的大学城文化。从而提高驻大学城各高校的竞争力,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