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推荐课题
高考作文命题分析

(北京卷)2024年高考作文题新解

2024-06-13 课题学习网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负责人:
(北京卷)2024年高考作文题新解
 
中国教育科技研究院重点项目《优势作文》首席专家  朱望新
 
    北京卷依然采用议论文、记叙文二选一的命题模式。
    真题回放:
    议论文:
    几千年来,古老的经典常读常新,杰出的思想常用常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亘古常新……很多事物,在时间的淬炼中,愈显活力和价值。
    请以“历久弥新”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记叙文:
    个人成长需要打开视野,人际交往需要打开心扉,科技创新需要打开思路……打开,发现新的自己;打开,带来新的气象。每一次“打开”,都有一段故事。
    请以“打开”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一、今年北京卷高考作文命题体现的稳定性
    北京卷高考作文命题的稳定性,近年来表现得较为突出。这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文体二选一的模式上,这一模式为考生提供了文体选择的空间,使得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领域和写作风格进行选择,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同时,材料+标题的命题方式也是北京卷的一大特色。材料部分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具有层次的立意空间,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挖掘和理解材料,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而标题则有效地限制了考生套作的可能性,要求考生必须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紧扣标题进行写作。
    此外,北京卷一直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命题的稳定性。议论文命题中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亘古常新”,就从“民族精神”凸显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不仅弘扬了中华文化,也引导考生在写作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从而丰富文章内容,提升文化底蕴。这种命题的稳定性,有助于考生更好地备考,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二、今年北京卷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意  
    北京卷高考作文命题不仅体现了稳定性,更在传承中透露出新意。
    对经典名著阅读的关注与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文化名著阅读形成了巧妙的照应。在议论文命题中,“古老的经典常读常新”这一观点,恰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整本书阅读”以及文化名著阅读任务相呼应,这样的设计既考查了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又体现了作文命题对高中语文教育的引导。
    同时,命题也关注考生个人成长,记叙文命题中的“个人成长需要打开视野”,这一观点强调了拓宽眼界、增长见识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不断学习、探索新知是实现自我成长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卷还关注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这与全国甲卷的命题思路不谋而合,体现了对学生交流沟通、社交能力培养的重视。
    此外,关注科技创新也是今年北京卷作文命题的亮点之一。“科技创新需要打开思路”,这一命题不仅强调了创新思维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去看待科技和未来。这样的命题设置,无疑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写作空间,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三、命题思路分析与审题
 
    北京卷议论文:“历久弥新”
    命题思路分析:
    这个命题聚焦于经典、思想和精神的持久价值,强调了在时间的淬炼中事物所展现的活力和价值。“历久弥新”这个题目要求考生探讨那些经过时间沉淀而愈发显现其价值的事物,这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反映了对时间检验价值的深刻认识。
    审题要点:
    1.明确论点:考生需要明确阐述“历久弥新”的主题,可以从经典文化的传承、思想观念的演变或伟大精神的传承等角度入手。
    2.充实论据:需要提供充分的例子和论据来支持论点,比如可以引用历史上的经典著作、人物事迹或文化传承的案例。
    3.合理论证:论证过程中需要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能够合理解释为何某些事物能够“历久弥新”。
    4.语言流畅:文章语言需要通顺流畅,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观点。
 
    北京卷记叙文:“打开”
    命题思路分析:
    这个命题以“打开”为核心概念,鼓励考生从个人成长、人际交往、科技创新等多个角度展开叙述。它旨在引导考生反思自我成长的过程,探索与外界的交流与互动,以及思考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审题要点:
    1.思想健康:记叙文的内容需要积极向上,体现正面的价值观和成长态度。
    2.内容充实合理:文章需要围绕“打开”这一主题,结合个人经历或想象,构建合理且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3.细节描写:记叙文中需要包含丰富的细节描写,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吸引力。
    4.语言流畅:叙述语言应流畅自然,能够生动地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总的来说,北京卷的这两个作文命题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鼓励考生从个人经历出发,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表达。考生需要在理解命题意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创作出既符合要求又具有个性的作文。
 
    四、立意角度与主题提炼
    北京卷议论文:
    对于“历久弥新”的议论文,立意的角度可以多样化。一个明显的角度是从文化传承与经典的价值出发,讨论为何古老的经典、杰出的思想和伟大精神能够在时间的洗礼中愈发显现其价值。考生可以选取具体的文化经典或历史人物为例,阐述其如何经过历史的沉淀而更显珍贵,进而论证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正是因为它们能够跨越时空,对后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主题提炼上,可以聚焦于“时间的检验”与“价值的永恒”,强调那些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事物,必然蕴含着超越时代的普世价值和智慧。这样的主题不仅能够凸显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还能够引发读者对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北京卷记叙文:
    在“打开”的记叙文中,立意角度同样广泛。考生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视角出发,叙述某次打开自己视野、心扉或思路的经历,展现这一过程中自我认知的变化和成长。也可以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描述一次打开心扉,与他人建立深厚情感联系的故事。此外,科技创新也是一个富有时代感的立意角度,考生可以构思一个关于打开思路,推动科技创新或解决问题的故事情节。
    主题提炼时,可以强调“打开”所带来的新视野、新机遇和新挑战,以及这一过程中勇气、智慧和成长的重要性。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展现“打开”对于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或科技进步的积极意义,从而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勇敢地“打开”各种可能性。  
 
五、谋篇布局示例  
    北京卷议论文:
    在撰写《历久弥新》这篇议论文时,合理的谋篇布局至关重要。首先,可以以一段引人入胜的开头来阐述“历久弥新”的主题意义,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或引用经典名句来吸引读者注意。
    接下来,主体部分可以分成几个段落来展开论证。例如:
    第一段可以论述古老的经典为何能够常读常新,引用具体的经典著作及其影响来支撑观点;
    第二段可以探讨杰出的思想如何常用常新,通过分析历史上重要思想家的观点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来加以说明;
    第三段则可以阐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如何亘古常新,结合历史事件或人物事迹来展示这种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每一段落内部可以采用因果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来增强说服力。
    最后,结尾部分可以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历久弥新”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提出自己对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看法。
 
    北京卷记叙文:
    对于“打开”的记叙文,谋篇布局同样需要精心设计。
    开头部分可以通过描写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或情感冲突来吸引读者,同时引出“打开”的主题。
    接下来,主体部分可以围绕一次具体的“打开”经历来展开叙述。例如:
    可以先描述自己在某个关键时刻决定“打开”视野、心扉或思路的情境;
    然后详细叙述这一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困难以及自己的内心变化。
    在叙述过程中,可以通过细节描写来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最后,结尾部分可以总结这次“打开”经历给自己带来的成长和收获,同时表达对未来更多“打开”可能性的期待和憧憬。
    这样的布局既能够突出主题,又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六、下水写作
 
    议论文:
 
历久弥新
——农医天算传承不朽,博物学精神亘古常新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其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了一系列璀璨的文明成果。其中,中国古代农、医、天、算等名著和博物学传统,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那种对知识的渴求、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类福祉的不懈追求。这种精神,历久弥新,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中国古代农医天算等名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农业方面,《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经典著作,不仅总结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更体现了古代人民对土地和自然的深厚情感与精细管理。在医学领域,《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名著,凝聚了无数医家的心血与智慧,为后世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至于天文算法,《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作品,则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对数学原理的深刻理解。
    这些名著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是对知识的无尽追求,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入探索,也是对人类社会福祉的深切关怀。这种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弥新,不断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
    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中国古代博物学的传统。博物学,作为对自然界万物进行系统研究和分类的学科,在中国古代有着深厚的底蕴。从《山海经》到《尔雅》,再到各种地方志和动植物志,中华民族对自然界的认知和记录从未停止。这种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系统分类,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尊重,也展现了他们对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当珍视和传承这些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中国古代农医天算等名著和博物学传统,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学术启示,更激发了我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热情和对人类福祉的责任感。
    最后我想说,中国古代农医天算等名著和博物学传统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载体。这种精神历久弥新,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和传承这些经典著作中的智慧和精神,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力量。   
 
 
    记叙文:
打开
——打开心灵视窗打破默认设置
 
    默认设置,那是一个我们习惯了的舒适区,一个由作业、考试、升学构筑的安稳世界。我曾在那里安逸地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仿佛那是永恒的轨迹,是我无法逃离的命运。
    那时的我,如同井底之蛙,只能看见头顶那一方狭小的天空。我满足于这样的生活,因为它简单、稳定,不需要我思考太多。作业、考试、升学,这些就是我生活的全部,我以为这就是我应该走的路。
    然而,有一天,我偶然打开了一本书,那是一本关于科学的书。书中描述的奇妙世界,那些我从未听说过的科学理论和发现,像一股清泉涌入我的心田。我突然意识到,原来世界如此广阔,而我,却一直将自己囚禁在作业的牢笼中。
    那一刻,我决定打开自己的视野,去探寻那个更广阔的世界。我开始尝试阅读各种科学书籍,从科学史到物理,从化学到生物,我渴望了解这个世界的一切。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的探索,都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打开”的真谛。它不仅仅是一种行动上的改变,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觉醒。我开始反思自己的默认设置,那些我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是否真的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渐渐明白,打破默认设置,并不是要完全否定过去的生活,而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去寻找更多的可能性。我开始尝试新的事物,学习新的技能,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和全面。
    在这个过程中,我遭遇了挫折和困难,但我从未放弃。因为我知道,只有不断地挑战自己,才能真正地成长。每一次的失败,都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向成功。
    如今的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满足于默认设置的我。我打开了视野,也打开了心灵的视窗,去拥抱那个更广阔的世界。我开始关注社会问题,思考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我发现,当我把自己的视野从个人扩展到社会时,我的内心世界也变得更加宽广。
    “打开”让我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成长。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去迎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我相信只要我勇敢地打开自己的视野和心灵,就一定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如今,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回望过去,那个曾经满足于默认设置的我仿佛还在眼前。然而,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我。我打开了视野,也打开了心灵,开始了一段全新的旅程。这段旅程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我愿意去迎接它们,因为我知道,“打开”将带给我无尽的惊喜和成长。
 
 
    七、北京卷的小作文
    北京的考生真有福,除了专门定制的议论文题目、记叙文题目供自己选择,还有一个小作文呢,甚至还能写写小诗歌呢?其他省份的考生羡慕啵。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微信朋友圈有“点赞”功能。有人关注“点赞”数量,有人热衷于给人“点赞”……对“点赞”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2)年级准备开展“走进名人故乡”主题研学活动,计划在目的地研学两天,现征询同学们对目的地的建议。你建议去哪里?请说说理由。要求:明确写出名人及其故乡,重点陈述理由,理由合理。
    (3)请以“月的独白”为题目,用月亮的口吻,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下水小作文:
    (1)我认为“点赞”功能反映了当代社交的一种现象。人们热衷于“点赞”,或许出于认可,或许出于礼貌,但过度关注“点赞”数量则可能让人陷入虚荣的漩涡。真正的社交不应仅建立在虚拟的“赞”上,而应更多关注真实情感的交流与共鸣。因此,我们应理性看待“点赞”,不让它成为衡量人际关系或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
 
    (2)我建议年级的“走进名人故乡”研学活动选择去绍兴,那里是鲁迅的故乡。绍兴不仅文化底蕴深厚,且鲁迅的故居、作品及生平事迹都极具研学价值。通过实地探访,同学们能更直观地了解鲁迅的思想轨迹和文学创作背景,对提升文化素养和拓宽视野大有裨益。
 
    (3)月的独白
    我高悬夜空,清冷而明亮,
    静静照耀,默默守望。
    见证过无数人间悲欢,
    依旧孤独,却心怀希望。
    我是夜的灯塔,指引归途,
    也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伤。
    不求繁华,不问西东,
    只愿每夜,与你相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