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命题分析
(天津卷)2024年高考作文题新解
2024-06-14 课题学习网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负责人:
(天津卷)2024年高考作文题新解
中国教育科技研究院重点项目《优势作文》首席专家 朱望新
今年天津卷的高考作文命题选了一个很理科、很科学的概念——“定义”;并由定义推演到“被定义”和“自定义”。
感觉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不管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都成了科技迷。从全国卷的“人工智能”“探月工程”到北京卷的“科学技术需要打开思路”,再到天津卷的这个“定义”;谁还敢说我们的高考作文不科学?
真题回放:
在缤纷的世界中,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国家,都会面对别人对我们的定义。我们要认真对待“被定义”,明辨是非,去芜存真,为自己的提升助力;也要勇于通过“自定义”来塑造自我,彰显风华,用自己的方式前进。
以上材料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一、天津卷高考作文命题及节点扫描
从去年开始,高考作文命题除了教育部统一命制的全国卷之外,只剩下北京、上海、天津的自主命题了。在作文命题上,北京和上海都找到自己舒适而有特色的命题模式;希望天津卷能从中借鉴。
1、主题提示
这个命题的主题揭示,沿用了近年全国的卷的模式,揭示了多层次的主题立意空间:我们要认真对待“被定义”,明辨是非,去芜存真,为自己的提升助力;也要勇于通过“自定义”来塑造自我,彰显风华,用自己的方式前进。再加上“定义”,就是三个层次的主题立意空间了。
而且还提示了主题立意的角度: 在缤纷的世界中,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国家,都会面对别人对我们的定义;引导考生从“个人、群体、国家”三个层面去立意。
2、命题材料
和今年其他试卷相比,天津卷的这个命题显得比较繁复。这种材料不利于为考生提供更广阔、个性化的发挥空间。就像题目中的“被定义”一样;很多专家学者对这种材料颇有微词,认为考生完全是“被立意”了。
二、天津卷命题思路分析与审题
天津卷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其核心围绕着“定义”展开,不仅涉及了“被定义”的情境,还提出了“自定义”的概念,这一命题设置颇具深意。从命题思路上看,它试图引导考生思考个体、群体乃至国家在社会大环境中如何面对外界的评价与定义,并鼓励考生认识到自我定义、自我塑造的重要性。
“被定义”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它要求个体在面对外界的评价、标签和期望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去芜存真。这不仅是对个人思辨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个人心态和应对挑战能力的检验。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需要学会筛选和接受有益的定义,拒绝和抵制消极或错误的标签,从而为自己的成长和提升助力。
“自定义”则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自定义,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观来塑造自我,彰显个人风采。这种自定义不是盲目的自我标榜,而是基于对个人能力的清晰认识和对外界环境的深刻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前进,实现个人的价值和追求。
从审题角度来看,考生需要准确把握“被定义”与“自定义”之间的关系。这两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被定义是外界对我们的看法和评价,而自定义则是我们对自己的期许和塑造。在面对被定义时,我们需要有批判性的思维,不盲从、不随波逐流;在进行自定义时,我们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
此外,命题还提示了考生可以从个人、群体和国家三个层面进行立意。这意味着考生可以将这一命题放入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进行思考。例如,个人如何在社会大潮中保持自我、塑造自我;群体如何在多元的文化交流中定义自己、发展自己;国家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展现自己的国家形象等。
总体说,天津卷的高考作文命题不仅考察了考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鼓励考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自我塑造和定义。这一命题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富有挑战性,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
三、天津卷立意角度与主题提炼
天津卷的高考作文命题在立意角度上展现了其开放性与多元性,为考生提供了多个切入点来深入探讨“定义”这一主题。从个人层面出发,考生可以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他人的评价和定义,如何坚守自我、明辨是非,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声音中寻找到自己的定位。这一角度注重个体的内心成长和自我认知,鼓励考生反思自我身份与价值的构建。
在群体层面,考生可以探讨不同群体如何相互定义,以及这些定义如何影响群体间的关系和文化交流。群体间的“被定义”与“自定义”往往涉及到文化认同、社会刻板印象等深层次问题,这要求考生具备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能够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审视和解读不同群体的自我定义。
进一步扩展到国家层面,考生需要思考国家如何在国际舞台上被定义,以及如何通过自我定义来展现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这一角度要求考生具备国际视野和大局观,能够分析国际形势和国家战略,从而提炼出国家在“被定义”与“自定义”过程中的智慧与策略。
在主题提炼方面,考生可以从“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入手,深入探讨“被定义”与“自定义”对个人成长、群体关系和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主题可以聚焦于自我认同的建构、社会刻板印象的破解、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以及国家形象的塑造等方面。通过这些主题的探讨,考生不仅能够深化对“定义”这一概念的理解,还能够展现出对社会现象和人文精神的深刻洞察。
总的来说,天津卷的高考作文命题在立意角度和主题提炼上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空间。考生可以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切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撰写出有深度、有见解的文章。
四、天津卷谋篇布局示例
在撰写天津卷高考作文时,合理的谋篇布局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布局示例,供考生参考:
开头部分,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现象或问题来引出“定义”这一主题。例如,可以描述一个个人或群体在现实生活中被他人定义或自我定义的情境,从而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这样的开头既能够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也能够自然地过渡到文章的主题。
正文部分,可以分几个段落来展开论述。首先,可以探讨“被定义”的现象及其影响。分析个人、群体或国家在面对他人定义时的心态和应对方式,以及这些定义如何塑造我们的身份和认知。此部分可以通过举例、对比等手法来加强论证的说服力。
然后,可以转向“自定义”的讨论。阐述个人、群体或国家如何通过自我定义来彰显特性和追求,以及这种自定义对于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此部分,可以结合个人经历、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来支撑观点,使论证更加充实和有力。
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个过渡段落,探讨“被定义”与“自定义”之间的关系。分析二者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在面对他人的定义时保持独立思考和自我塑造的能力。这一部分的讨论可以将前文的两个主题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
最后,在结尾部分,可以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升华。强调在面对“定义”时,我们应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定义,以及如何通过自我定义来追求更高的目标和理想。结尾部分可以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和完整。
通过这样的谋篇布局,考生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同时,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对于“定义”这一主题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五、天津卷下水写作
自我定义:破解“被定义”的枷锁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被定义”的困境。他人的评价、社会的期待,像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然而,真正的力量,来源于我们如何面对和破解这些“被定义”的标签,从而实现自我定义。
不可否认,“被定义”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标签和定义成为了人们快速认知、分类的一种方式。然而,当这些定义过于刻板、片面,甚至充满偏见时,它们便可能成为阻碍我们追求真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拦路虎。
面对“被定义”,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保持清醒的认知。要明确,他人的评价和标签,并不能完全代表我们的本质和价值。我们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去辨别哪些定义是真实的、有益的,哪些是片面的、误导的。
进一步地,我们要有勇气去“自定义”。自定义,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追求。它要求我们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从而为自己设定一个清晰的人生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遭遇挑战和质疑,但只有坚守初心,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定义。
更重要的是,自定义并不意味着要与世界为敌,而是要与世界和谐相处。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人理解我们的选择和追求。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
此外,我们还应认识到“默认配置”的局限性。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往往为我们设定了一种“默认”的生活方式,但真正的自我并非由这种默认配置所决定。我们需要打破常规,去追寻那些真正能激发我们激情和创造力的事物。
当然,破解“被定义”的枷锁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具备坚定的信念、独立的思考和持续的行动。但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塑造了我们独特且坚韧的个性。
“被定义”与“自定义”其实是一场内心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坚守自己的信念并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摆脱“被定义”的束缚,实现自我定义的人生。
在未来的道路上,愿我们都能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被定义”的挑战。通过自定义,我们可以塑造一个更加真实、独立且有深度的自我,从而在这个多彩且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打开认可度,破解被定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时常面临着被他人定义的困境。这种“被定义”往往来源于社会的固有观念和刻板印象,它们像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然而,真正的自我并非由外界的标签所定义,而是由我们内心的追求和信念所塑造。因此,我们需要打开认可度,破解被定义的束缚,追寻真正的自我。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被定义”的局限性。在社会的大染缸中,每个人都可能被赋予各种标签:成功者、失败者、聪明人、笨人……这些标签虽然方便了人们快速了解一个人,但同时也可能掩盖了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当我们过于在意这些标签时,就容易忽视自己内心的声音,失去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认可度”的双重性。一方面,得到他人的认可确实能给我们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但另一方面,过度追求认可度也可能让我们陷入盲从和迷失。因此,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认可度,既要珍视他人的肯定和鼓励,也要保持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的能力。
要破解被定义的束缚,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这些才是构成我们真实自我的重要元素。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期望,从而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当我们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就能更加坚定地走向自己的目标,不受外界定义的干扰。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积极的行动来打破被定义的限制。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和实践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当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时,就能逐渐摆脱那些刻板印象和固有观念的束缚。
在这个过程中,“默认配置”的观念值得我们深思。每个人出生时都如同一张白纸,社会环境和他人期望往往会为我们设定一种“默认配置”。然而,真正的自我并非由这种默认配置所决定。我们需要勇敢地跳出这个框架,去追寻属于自己的色彩和线条。
综上所述,打开认可度、破解被定义是我们追寻真实自我的必经之路。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理性看待认可度,勇敢面对内心并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摆脱被定义的束缚,活出真实的自我。在未来的道路上,愿我们都能以坚定的步伐走向自己的目标,成为不被定义、独一无二的个体。